理財力文章

理財教育的常見迷思:怕太早學理財會變得斤斤計較?

AnyConv.com__3-4 理財教育的常見迷思

目錄

許多家長都曾有理財教育迷思,你是否也不小心混淆了呢?根據 2022 年國外的研究調查顯示,新世代父母有 71.23% 認同希望孩子能學習財商、了解理財觀念;不過有趣的是,有超過 37.6% 的父母,會擔心孩子太早接觸金錢,而導致斤斤計較。

其實,會擔心孩子在理財教育後變得斤斤計較 ,是因為我們過往的傳統金錢觀,認為:愛錢是現實、為富不奸等負面印象。

尤其在東方華人世界,傳統觀念已深植在我們大家腦中,必須不斷的提醒調整,才能慢慢形成正向的財富觀。

我過去有財會相關領域的專業工作,也是自己在當媽之後,開始教孩子理財,發現理財教育不僅僅只是教「金錢」,何是結合更多的品格教養、思辨思維等,我會持續分享更多我的經驗,帶爸媽一起認識真正完整的「理財教育」。

透過說明理財教育的迷思,我希望解除爸媽心中的憂慮,真正的了解理財教育的核心內容以及目的,進一步減少錯誤認知。

若因為對理財教育有錯誤觀念,而放棄從小讓孩子學理財,是非常可惜的,真正的高財商是懂得判斷價值與價格,若學了理財,孩子變得斤斤計較,只能說是理財教育只學了一半,孩子仍需繼續學習修正。

孩童理財教育

理財教育的目的

許多人都在談論財商、理財教育,但是卻相對地少有人認真的普及,究竟為何需要學會理財?知道理財又能帶來哪些助益?

其實,理財教育不止是「金錢」教育,更多的是品格教養與多元化學習。學習理財還可以培養孩子的好奇心與求知慾,讓孩子打開認識這世界的視野。這樣的理財教育,是不是跟你認知的很不一樣呢?

對我來說,學習理財最終是要你懂得理清人生與規劃人生,無論從金錢面、從日常物質整理、心理淨化……等。這也是為何未來越多的理財教育,會教你如何段、捨、離,甚至出現新新行業:整理師。

反過來說,如果一個人沒有足夠的理財知識,會常用「感覺」判斷事情、用「感覺」來花錢。

人類本來就不屬於完全理性動物,而是感性有偏見、有衝動的人類。如同行為經濟學之父理查.塞勒(Richard H. Thaler),在《不當行為:行為經濟學的製定》(註 1)一書中舉了許多生活上有趣實例。

根據人類大腦的演進,我們本來就愛短期利益大於長期利益。若沒有足夠的理財知識,我們很容易跟著感覺走。就金錢方面來說,跟著感覺所做的決定,常是影響貧富差距的原因。

那麼,為何現在有越來越多人會希望小孩從小就開始學習財務知識呢?這是因為我們這一代,甚至是上一代的爸媽,都被教育過,要認真讀書,讀好書,就會找到好工作;有好工作,就會賺很多錢,快樂過一生。

但當實際出社會後,卻發現現實社會的殘忍,努力工作不一定能累積很多財富,「金錢」雖非萬能,但卻是生活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,我們卻從小都沒有學過怎好好運用「金錢」這資源。

延伸推薦閱讀:為何要從小開始財商教育?3歲黃金期會形塑價值觀!

麥肯錫:後疫情時代的未來工作趨勢

尤其隨著網路科技發展,加上近幾年的疫情肆虐,你會發現所謂的「職業」,離傳統認定越來越遠,根據調查,戴爾公司的未來研究中心則估計到了 2030 年高達 85%的工作現在根本不存在。

麥肯錫球研究所 (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)在 2021 年發表了一份研究後疫情時代未來工作趨勢的報告。報告中指出,在家工作、線上會議等,並不會因為疫情結束而停止。

尤其是越需要接觸人的職業,轉變會越大。疫情造成許多職位大量消失,新的職業,也不斷出現,許多人員為了確保工作,必須進修其他技能或轉換職業。(原文研究報告 Mckinsy & Company:The Future of work after Covid-19)(註 2)

這種不斷變化的世界,已經是我們的日常,更是孩子未來的生活。說句很直接的現實面:沒錢是要怎麼過日子?「理財力」,是你我與孩子很重要的生存能力。孩子從小開始學理財,更是做好面對未來多變時代的競爭力。

學理財會變得現實勢利嗎?

當然也有許多家長會擔心,小孩在學了理財之後會不會變得見錢眼開、斤斤計較等。

會有這些疑慮都是很正常的,因為過往我們對「金錢」、「富人」的觀念是偏負面的,也狹義的認定,理財教育就是學怎麼賺錢、存錢、投資等,只圍繞著「金錢」議題打轉。

延伸推薦閱讀:理財觀念越早教越好嗎?專家指出這 1 點是關鍵!

而前面有提到真正的理財教育,目的是藉由「金錢」這項資源,無限拓展孩子的能力,過好自己的幸福人生。

且完整的理財教育,不只是大人認知的投資理財賺錢而已。當今的猶太人是全世界最富有的民族,猶太人的理財教育源自經典《塔木德》,且從小開始理財教育,其中一開始就強調「捐獻」與「正直」。

《塔木德親子財富課》(註)一書中也提到:

金錢教育若未能以「捐獻」與「正直」為先行基礎的話,孩子日後長大成人了,不管賺再多錢都會在瞬間失去,或是牽涉到不道德的行為,也不可能與他人「幸福同行」。”

完整的理財教育是結合品格教養,不單單只是談「錢」。

真正的高財商

財商是什麼?

財商就是財務智商(Financial Intelligence Quotient,簡寫成 FQ)是因為「智商」 IQ 而來,但更合適的名稱應該是財務素養(Financial Literacy)。

「財商」是臺灣常用的名稱,更合適的名稱應該是財務素養(Financial Literacy)。

財務素養在國外通常指對財務的閱讀能力,而不是狹義的只是會賺錢、或是投資理財。

也因為歐美國家對財務素養的重視,所以可以看見這些地區國家富有程度較高。像美國,不但會大力推廣,還將理財教育納入中小學課綱。(註 3)

說起財商跟理財教育的關係,就好像魚與釣魚方法,財商就是是透過理財教育學習而來,學會釣魚的方法(理財教育),找到釣竿、魚桶等資源,你就會釣得到魚(財商)。

學會分辨價值

其實我們之所以要讓兒童接受理財教育,就是為了養成高財商,進一步學會分辨價值,並且讓我們的孩子在經濟上獨立自主,能管理好自己的金錢,懂經營好自己的生活。

什麼叫做分辨價值呢?就是指懂得看透事物背後的本質,而不是只看表面的價格數字。

學會分辨價值後,不單是在日常生活中,做消費的判斷,可以讓你更聰明地運用金錢;而且,當你越能分辦事物背後的本質-價值,越能做出對自己適合的選擇。

你的人生就是由你的一連串選擇所組成,懂得分辨價值的重要性,會讓你更明智的做出選擇。

舉例來說,你有沒有曾為了省 50 元花了一小時,在網路上比價?你有沒有曾為了買一送一活動,大排長龍?這些商家的促銷活動,都很容易讓我們陷入表面的價格數字比較,覺得自己賺到了!真划算!但真的是這樣嗎?

若你懂得運用財商觀念,以上例子,你會發現:忘了計算自己的「時間價值」了,時間是人一生中最有限的資源,若不懂得價值判斷,分辨選擇做一件事的真正價值,很容易隨波逐流,或盲目跟隨(例如:投資跟單)。

延伸推薦閱讀:用零用錢教小孩理財?從3個小豬存錢筒學會分離帳戶理財法!

破解理財教育中很常見的3大迷思

結論:理財教育不怕太早,只需擔心方式錯誤

透過這篇文章,說明了理財教育的常見迷思、產生迷思的原因以及事實真相,同時我們也討論了孩子未來世界的不同,與分辨價值的重要性。

延伸推薦閱讀:搞懂孩子 4 大類型的消費型態,因材施教做好理財教育!

你或是身邊的朋友,是否也曾遭遇到相似的理財教育迷思呢?如果有的話,歡迎你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,或是在生活上遇到親子理財的任何疑問,都歡迎提出與我交流。

邀請你持續關注我之後的文章,我會結合過往財會專業工作與兒童理財教學的經驗,分享常見的理財教育迷思,理財教育是爸媽與孩子都可共同學習的課題,一起來學習真正富足的理財觀。

幫助你能夠解決不知如何從生活中教孩子理財?孩子對錢的千奇百怪問題,怎麼回應?……等。

歡迎你立即點擊下方電子報,訂閱免費的兒童理財專刊,我將會不定期與你分享,更多親子理財教育相關的知識與實用資訊。

參考資料

註解 1:《不當行為:行為經濟學的製定》

圖書館連結:https://bit.ly/3sfIewM

博客來購買連結:https://bit.ly/3w6DCdm

註解 2:

天下雜誌:誰轉變會最大?麥肯錫:後疫情時代的未來工作趨勢

https://www.cw.com.tw/article/5114142

原文研究報告 Mckinsy & Company:The Future of work after Covid-19

https://www.mckinsey.com/featured-insights/future-of-work/the-future-of-work-after-covid-19

註解 3:理財納入全美45個州的中小學課綱,為什麼?

https://www.parenting.com.tw/article/5087178

大家好,我是孩子的理財力教練 – 子欣老師,與你一起,帶孩子富足一生!

我投入「兒童理財」教育,希望影響更多的孩子,懂得欣賞自己,勇敢做夢,活出自己的人生。

因為我相信,夢想需要財務支持,理好財,就有機會完成夢想。「夢想是大廈,理財是地基,打穩地基,蓋出摩天大樓!」

免費訂閱領取:

30 本親子理財共讀書單!
最多人在看
最新文章
文章分類
追蹤子欣
更多精選文章
返回頂端